近年來,安徽紡織服裝產業國際國內競爭優勢削弱,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加大。安徽省能否深刻把握沿海產業轉移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發揮比較優勢,補齊弱項短板,凸顯安徽產業優勢,促進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日前,《安徽縫制》專訪了安徽省紡織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葉梁先生。
葉梁會長主持“2021安徽紡博會”開幕式
“商戰勝于兵戰!知此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首先我們得認識自己,這樣才能制定正確的戰略,取得競爭的最后勝利”,葉會長說。安徽紡織服裝優勢在于:(1)勞動力優勢。據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安徽目前有常住人口6100多萬,勞動力充沛,常年有1000多萬在外打工。在沿海紡織服裝企業中,接近30%的工人是安徽人,在長三角就有幾十萬安徽人從事紡織服裝行業;大約有10萬高素質的安徽籍紡織服裝職業經理人活躍在省外各紡織服裝企業。(2)教育優勢。安徽有不少紡織服裝類高校,比如位于蕪湖的安徽工程大學紡織服裝學院、位于合肥的安徽農業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和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學院,加上眾多的中專類服裝院校,這些大中專院校為安徽紡織服裝產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大批高級人才,滿足了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3)產業資源優勢。安徽是全國棉、麻、繭絲的主產省之一,有較多的紡織廠、繅絲廠、服裝加工廠和其他紡織加工企業。安徽省全年棉花產量平均38萬噸左右,位于全國第5~6位,紗線產量位于全國第十位左右,有眾多棉紡織企業。安徽省還是全國羽絨主產區,據統計,安徽的羽絨產量占據了全國約七成的份額。
2021年7月21-23日,安徽紡博會在安徽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葉梁會長(左三)向各位領導介紹安徽紡織服裝發展情況。左起:安徽經信廳廳長牛弩韜(左一)、中國紡織協會會長孫瑞哲(左二)、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郭萬清(左四)
劣勢方面:(1)結構不盡合理,產品結構矛盾突出。傳統的安徽紡織業一向以棉紡織為主體,以絲綢、化纖、麻紡為特色。安徽省紡織行業分布的顯著特征是“大棉紡”,其他行業相對滯后,而且尚未形成高附加值的棉紡織產業鏈。外來加工占安徽紡織服裝產業的90%,都是以貼牌加工為主,本土品牌占的市場份額不超過3%,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2)知名的品牌較少。受行業特征、產品性質、所處地域及銷售對象等因素的影響,安徽紡織服裝企業普遍存在品牌建設與宣傳意識淡薄的問題。一方面,品牌建設意識不足,品牌設計未能與產品緊密聯系起來,特色不夠鮮明;另一方面,對于已建立起來的品牌宣傳不到位,企業認為只要現有產品質量好、價格合理,不必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在品牌宣傳和推廣上,導致品牌價值不高,利潤空間非常有限,帶來產品的附加值低下。(3)企業規模小。安徽紡織服裝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總體規模小、設計開發隊伍不足、創新能力弱、發展缺乏后勁,缺乏核心競爭力;服裝企業主要以貼牌為主,產品創新能力差、缺少自主品牌、品牌附加值較低、品牌自創意識薄弱。加工企業“小、散、低”的生產方比較普遍,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缺乏特色產品的產業集群。那么,安徽紡織服裝的機會點又在哪里呢?(1)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戰略為安徽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紡織服裝產業區域間融合發展順理成章。安徽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中部崛起兩大國家戰略疊加的唯一省份,區位優勢明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安徽省紡織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七位,深厚的制造業基礎、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生態,使得安徽具有高起點承接產業轉移的資源優勢和創新優勢。作為南北文化融匯的核心區域和內陸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沿,安徽具有高質量推進產業轉型的文化優勢與市場優勢。“十四五”時期,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對于充分釋放安徽的區域優勢、產業優勢,實現區域定位具有戰略價值。(2)東部地區產業機構優化升級和轉移的進程不斷加快。中部地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要素成本優勢明顯,內需市場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大量企業開始向廣大中西部地區轉移,推動行業內外產品的互動和優勢互補,滿足急劇增長的國內外市場的需要,促進我省由紡織大省向紡織強省邁進。了解安徽紡織服裝優缺點后,我們就可以對癥下藥。葉會長說道,“十四五”期間,安徽省紡織服裝工業將立足我國現代化發展新目標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在堅持科技驅動、時尚引領、綠色導向的路徑基礎上,以科技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為核心引領,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發展,強化產業基礎,優化產業體系。安徽紡織服裝要轉向高質量發展。從紡織服裝制造產業的轉移情況來看,產業在不斷向人力成本低、優惠政策好的地區轉移。這既是外部市場的倒逼,更是自身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的求變圖強。安徽紡織服裝行業要高質量引進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優質產能和項目,以皖北地區、皖西地區為重點推進產業承接和集群發展,建設新興紡織服裝產業先進制造基地。以華茂集團、申洲針織等龍頭紡織企業和望江、岳西等特色紡織產業集群為核心,打造沿長江地區現代紡織產業示范區,充分發揮集群的生態優勢和資源輻射效應,形成以產業帶動區域,以產業帶動市場、產城一體的發展格局。以申洲針織(安徽)有限公司為例,申洲針織自2008年落戶望江,經過十余年的快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引以為豪的“望江速度”和“申洲模式”。申洲針織先后建成了三期服裝生產線和印繡花等配套體系,實現了“四個一”的發展速度:平均每年新增1個億的投入,新增1000人,新增10億產值,新增1000萬稅收?,F已形成占地486畝,廠房40萬平方米,設備1.3萬臺套,固定資產12億元,日產能40萬件,一躍成為安徽省最大的服裝生產出口企業。一個發展樞紐經濟,打造資源協同、區域聯動發展的產業生態,減的是淘汰低端落后產能的“量”,提的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質”。申洲針織的涅槃,是整個安徽紡織產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縮影。2020年,安徽省紡織行業規上企業1521戶,實現主營收入1408.1億元,總量上升1位、居全國第7位。安徽要培育鏈主企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建立產業集群,培育品牌能夠樹立差別化優勢、專業化優勢和規模優勢。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公共品牌效應、集聚效應,是一項長期性的、相對壟斷性的無形資產,能夠充分提高本區域的競爭力。安徽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品牌如何建立,如何通過產業集群的品牌化戰略使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這對于產業集群本身的發展,甚至對一定區域的整體經濟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安徽省紡織行業協會一行赴亳州市利辛縣考察調研
十四五期間,安徽要積極打造安徽省紡織產業集群推進工作,運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大力開展‘雙招雙引’,補鏈強鏈延鏈,構建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作、大中小相互配套的產業生態。近年來,安徽省在發展原有安慶市岳西縣中國手工家紡名城、安慶市望江縣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蕪湖市孫村鎮中國出口服裝制造名鎮、合肥市瑤海區中國服裝商貿名城等安徽省紡織產業集群試點的基礎上,集群產品多以出口加工為主,在拓寬傳統渠道方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通過成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等方式,引導本土企業擴展電商渠道,促進集聚化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深入實施“三品”戰略,大力提升集群企業品牌意識,涌現出“詠鵝”工藝被、“江通”棉紗、“棲鳳閣”服裝等一批優秀品牌企業,同時新生出六安丁集婚紗產業集群、宣城郎溪經濟開發區紡織新材料產業集群、阜南縣服裝產業生產基地等產業集群,各地正逐漸規模化、專業化發展,行業知名度與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2021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競爭力優勢企業”榜單顯示,安徽紡織服裝本土品牌價值在50億元的企業有: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
紡織服裝作為安徽制造強省“7+5”重點產業,代表性創新企業不斷出現:紅愛服飾、阿里巴巴訊犀智能工廠等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成為行業發展新亮點,華茂棉紡智能工廠獲評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成為行業樣板。在高功能性纖維材料、高端紡織面料及創意設計等領域,豐原聚乳酸纖維、吉祥三寶“仿鵝絨”絮片等一批高科技產品填補行業發展空白。
在原創設計方面,中國安徽服裝原創小鎮建設項目引人期待。中國安徽服裝原創設計小鎮是安徽時尚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良好的物理承接空間,小鎮在承接紡織服裝產業基礎上,將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打造服裝原創設計品牌基地,形成獨具魅力的時尚文化創意街區。由安徽白馬集團斥資興建的安徽白馬原創設計中心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在頂層設計總體布局上再謀劃,精準定位,以創新的理念和方式,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要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上下功夫。打造眾多“智慧工廠”項目,項目完成后將大大提升生產效率、產品可靠性,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本土著名服裝設備高科技企業——合肥奧瑞數控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星鏈智能服裝工廠”項目一推入市場就廣受歡迎,此項目今年獲得“創客中國”安徽賽區企業組第一名。前不久由他們設計生產安裝的“安徽第一家智能服裝工廠”落戶亳州市新亳華揚服飾有限公司,實現了生產的可視化、數字化、智能化,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
亳州市新亳華揚服飾有限公司智能化車間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葉會長最后強調,安徽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要緊緊抓住紡織行業發展的機遇。除了響應省政府“雙招雙引”重要部署,積極嵌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速形成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四鏈合一”的發展生態,還將在發揮創意經濟、智慧經濟、樞紐經濟、綠色經濟方面持續發力……,提高產業的集中度,遏制低效產能的盲目擴張,加大特色產業園區的建設,加強自主創新的步伐,提升中國紡織行業的品牌建設,進行產業調整和升級,加快推動安徽紡織服裝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報道組:周雋永 ??G)
文章來源:奧瑞科技Auritech